來源:深圳晚報、深圳特區報 發布時間:2023-08-24
為持續深化“優者獎”良好導向,吹響干事創業“沖鋒號”,“我是深圳公務員”欄目第四季特別推出“雛鷹計劃”宣傳專題,分為初任訓練之星、適崗培養之星、專業提升之星、創新鍛造之星和榮譽之星五個篇章,呈現年輕公務員全過程培養鏈條,用心用情訴說深圳公務員立足平凡崗位,向下扎根、向上成長,在起而行之、敬業樂業、勇挑重擔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故事,有效激勵奮勇爭先、擔當作為。
本期講述第六屆廣東省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”市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的故事。他們堅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,抓緊抓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,以實際行動筑牢深圳防災減災的“銅墻鐵壁”,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安全保障。歡迎大家掃碼收聽他們的音頻故事。
(可掃碼收聽他們的音頻故事)
2019年以來,成功防御深圳118場暴雨、20個臺風,圓滿完成25起森林滅火任務,有效處置數百起內澇、滑坡、地陷、干旱等自然災害,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堅持守好防災減災大門,不斷增強防災救災本領,連續三年助力實現深圳自然災害“零傷亡”,同時還按上級部署派隊遠赴江西、河南、珠海等地協助搶險救災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。
深圳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,擁有307.9公里海岸線的同時,臺風、暴雨等極端災害多發易發。2022年以來,深圳共啟動防汛應急響應62次,啟動防臺風應急響應11次。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推動有力防范5個臺風,應對了3輪“龍舟水”持續性強降雨侵襲,迎戰強臺風“山竹”,防范十年來最強“龍舟水”,轉移危險區域人員12.6萬名,實現“零傷亡、少損失”的目標。
此外,深圳全市788.16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讓森林防火壓力巨大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堅持定期組織開展防滅火巡查。2019年以來統籌指揮25場滅火任務。特別是2021年,撲救“1·16”深汕、“1·18”大鵬土洋、“1·21”大南山三場森林火災,實現了“火未進城、火未傷人”目標。
在對外地援助方面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同樣做得可圈可點。2022年7月,湛江因臺風“暹芭”損失嚴重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頂著狂風暴雨,在一天之內組織緊急籌集7892件救災物資,有力支援湛江防汛救災和復產重建工作。
充分發揚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以科技賦能,高標準推動防災信息化平臺建設,牽頭開發建設“智慧三防”、深圳應急一鍵通等,助力全市應急響應減少54%,平穩度過10年來最強“龍舟水”。同時,打造“智慧森防”平臺,建立林火監控88套,通過高清視頻與熱成像圖像相結合的煙火識別功能,實時監測全市重點林區、山頭,有效管控森林火險。
為打通防災減災“最后一公里”,深入開展深圳綜合減災社區創建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組織開展了深圳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,全面提升城市防災減災體系能力。目前,全市已有175個社區獲得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稱號,位居全國前列。
在全國率先實施巨災保險救助制度基礎上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探索推動將承保災種擴大至所有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,將人身傷亡救助每人每次限額提高至35萬元,為全國提供了經驗范本。目前,已通過巨災保險救助20.35萬人次,累計支付救助款2261.72萬元。
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提供堅實組織保障,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組織打造結構科學、分工明確的三防隊伍,將三防隊伍劃分為基本隊伍、專業隊伍和突擊隊伍,實現三防業務精細化管理,有效保障三防指揮調度高效、快速、規范。同時,一支覆蓋“市—區—街道—社區”四級災害信息員隊伍也正在有序推進發展。目前,全市共有災害信息員1297名,切實把防災減災的力量延伸到全市每一個區域,織密織牢防災減災網絡。
一路走來,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處(地震處)始終堅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抓緊抓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,以實際行動筑牢了深圳防災減災的“銅墻鐵壁”,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堅實安全保障。